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教研室>>现代汉语教研室>>正文

王天佑


2021年09月18日 17:36  点击:[]

王天佑(1972-)男,汉族,籍贯山西吕梁,语言学博士,360环球在线注册副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国际中文教育。出版学术专著4部——《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历时研究》《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中国化研究》和《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参编著作4部。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从CSSCI论文看当代西方语法理论的中国化研究(1998-2018)”、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汉语语用标记系统的历时演变研究”和“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校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省社科等项目6项。在《语文研究》《汉语学习》《语法研究和探索》《山西大学学报》等出版物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

联系方式:tianyouwang2004@163.com

开设课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用学》《汉语语法学》《汉语国际推广专题》和《语言学专业论文写作》等。

学术专著

[1]《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中国化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2]《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历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3]《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4]《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主持项目

[1]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从CSSCI论文看当代西方语法理论的中国化研究(1998-2018)”(19YJA740054),已结项。

[2]2018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语用标记系统的历时演变研究”(18CYYJ03),已结项。

[3]2013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13CWXJ24),已结项。

[4]2019年度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研究”(2019XM14),已完成。

主要论文

[1]《从“一边VP1,一边VP2”到“边V1边V2”四字格——压缩与降级》,《汉语学习》2021年第6期。

[2]《立法文本多项列举句中“和”“或者”的用法及规范》,《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十),中国语文杂志社,商务印书馆2020年6月出版。

[3]《古白话、欧化白话与现代汉语书面语形成》,《大众日报》理论版2021年12月31日版。

[4]《基于应用的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研究》,《枣庄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5]《从CSSCI论文看语义地图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代语文》2020年第4期。

[6]《话语标记“说实话”“老实说”的语用功能和形成机制——附论“说真的”“实话说”等话语标记》,《语文研究》2019年第1期。

[7]《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几个焦点问题》,《枣庄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8]《傅山剧作<红罗镜>方俗词语拾零》,《史志学刊》2017年第6期。

[9]《“宁可”句式的历时演变研究》,《赵振铎先生88华诞暨从教六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巴蜀书社2016年出版。

[10]《“与其p,不如q”句式的主观化》,《语文研究》2015年第1期。

[11]《“宁可”句式研究述略》,《汉字文化》2015年第4期。

[12]《“只好”用法三题》,《汉字文化》2014年第4期。

[13]《汉语取舍范畴界说》,《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4]《“无论如何”用法举例》,《汉字文化》2013年第2期。

[15]《连词“省得”词义考》,《汉字文化》2013年第4期。

[16]《<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话语标记考》,《汉字文化》2013年第6期。

[17]《“宁可p”后无照应项考察》,《汉字文化》2012年第3期。

[18]《“宁可p”后无舍弃项考察》,《五邑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9]《连词“与其”词汇化的过程及动因》,《语文研究》2011年第2期。

[20]《“宁可”词汇化的过程及机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21]《“非得+VP”格式的多角度考察》,《五邑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22]《“宁可”的词汇化》,《汉字文化》2011年第3期。

[23]《取舍主体人称的选择对“与其”句式表达的影响》,《山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24]《“非得+VP”格式及相关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25]《“非”类格式的语义、语用及句式特点》,《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6]《基于认知的“宁可A,也要B”构式探析》,《五邑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7]《“与其p,不如q”句式在语篇中的信息传递功能》,《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8]《“非”类格式的多角度考察》,《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9]《“死活”考释》,《汉字文化》2010年第6期。

[30]《“与其”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延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31]《“宁可”类取舍句式的历时考察》,《殷都学刊》2010年第4期。

[32]《“死活”考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33]《“非”类格式的语义类别及其语用、句式分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34]《“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延安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5]《对“宁可、宁愿、宁肯”语法化的历时考察》,《西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6]《“宁可、宁愿、宁肯”差异的认知及语用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7]《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语文知识》2008年第3期。

[38]《“宁可”句式使用的制约因素及策略》,《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39]《当前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时代文学》2008年第9期。

[40]《和谐共融——理工院校大学语文应强化人文意识》,《时代文学》2008年第6期。

[41]《转折性词语在取舍句中的出现条件及作用》,《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2]《“宁可A也不B”中“B”项的隐含机制》,《语文学刊》2007年第9期。

[43]《汉语取舍句的预设问题》,《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4]《汉语取舍范畴与临近范畴的区别》,《现代语文》2007年第5期。

[45]《“非得”类取舍句中舍弃项的隐含机制》,《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46]《“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南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47]《汉语取舍句的口气问题》,《语文学刊》2007年第17期。

[48]《汉语取舍范畴说略》,《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49]《“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50]《取舍句优选级次的认知分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51]《“与其A,不如B”的语义及认知分析》,《现代语文》2006年第6期。

[52]《对比焦点在取舍句中的理论蕴涵》,《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53]《“非得+VP”句式的功能及表现》,《汉语学习》2006年。

[54]《与时俱进做好语言规范化工作》,《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5]《中西语言对比所折射的文化差异》,《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学术交流

近些年来,应邀参加在日本、韩国、北京、上海、广州、澳门、武汉、成都、杭州、西安、济南、哈尔滨、合肥、贵阳、青岛、曲阜、泉州等地举办的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