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应360环球在线注册、山东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宋修见教授做客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大讲坛,做“以优秀中华美育传统激活中国文化生命”讲座。本次讲座通过线上会议进行,由360环球在线注册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光主持,360环球在线注册院长孙书文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周均平主任与360环球在线注册师生一起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讲座。
宋教授强调了当代美育的重要性。他指出,美育从塑造美好心灵到赋能美好生活的功能转变,体现了学术界“把学术写到中国大地上”的雄心。而优秀的中华美育传统能够焕发中国当代美育的生命力,注入文化复兴的动力。针对当下一些审美问题与道德问题,以及中华文化何以生生不息的问题,宋教授认为应该带着“如何以美育激荡中国文化的生命力”问题进入美育研究。
宋教授指出,中国传统美育有三个维度的通达实践路径:“不同的阶层上下通达”、“不同的地域美美与共”、“不同的朝代文脉相续”。三者分别代表了“活力”、“张力”和“动力”,并共同表达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的主题。首先,“不同阶层的上下通达,阶层之间流动的活力”是最重要的路径。这条上下通达的文化路径,使中国文化一方面保持着“精英治国”和“礼失求诸野”的活力,另一方面有效地垂范和滋养着乡土中国。其次,是“不同地域的美美与共,民族之间融合的张力”。中国具有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文化,使中华民族产生了多样的文明样态。美美与共的融合张力,还带来了不同于西方的宗教现象,即儒释道互补。最后,是“不同朝代的文脉相续,代际之间传递的动力”。尊重长者和重视子嗣的价值观为代际间的文化传递提供了内在动力,为人文美育和生活美育的全面展开提供了精神力量。另外,敬重祖先促进家风家训的传承,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动力,使民族文化焕发生生不息的活力。
接下来宋教授又谈到“近代中国文化的危机与中华美育传统的激活”。近代外来文化的冲击让我们意识到文化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外来影响是暂时的,民族性才是永久的。中华美育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具有超越性,具有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在美学到美育的历程中,先贤们不仅倡导美育思想,更着力进行美育实践。但由于身处战乱年代,他们倡导的美育只能成为纸上空谈。宋教授认为,中华美育传统是经过20世纪初西方“美育”概念的引介与激活后逐渐建构起来的对传统育人目标、载体与手段的认识与概括。
针对当下存在的阻碍三条路径的一系列问题,宋教授提出“乡村振兴中注入人文之美”、“文化交流中彰显特色之美”、“非遗传承中体现生活之美”三条良方。根本来说,我们应系统挖掘整理中华传统之美,使之融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形成追求审美素养和艺术品味的新时代生活美学观。在艺术、器物、礼俗之美的再发现、再创造与再运用的过程中,要融入新科技元素并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同时,要深入民间,积极拓展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使其在“美美与共” 的融汇激荡中焕发新时代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在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提出问题,师生就“美育涵义的理解”、“美育过程中美的意味变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末,杨光教授从三个层面总结了本次讲座。首先,宋教授的讲座是对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一文的“接着讲”。如何通过发掘中华美育精神在当代再次焕发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层面均是美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其次,本次讲座直面当前的生活与现实,凸显出美育的实践性品格,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美育必须是“行动的”而不能只是“谈论的”这一重要认识,对补充当前美学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宋教授的讲座风格平易,视野宏阔,内涵丰富,事例鲜活,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主讲人简介:
宋修见,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书记、美育研究院院长,第十二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届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华美育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中国化问题研究”和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时代中国美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等课题。出版《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主编)《中国文化的生命力》等学术著作,在北京《前线》杂志主持并撰写“画说美育”专栏30余期,在《美术研究》《中国文艺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
撰稿:陈思
摄影:田颖
审核: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