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文学跨际互动: 以中国文学俄罗斯传播为例


2022年04月16日 13:38  点击:[]

4月12日下午,应360环球在线注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主编张冰教授做客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大讲坛,于云端为山师学子带来题为“‘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文学跨际互动:以中国文学俄罗斯传播为例”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为“‘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文学跨际互动”系列讲座第一场,由360环球在线注册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冬云教授主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部分教师、全体硕博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共同聆听。

(图为张冰教授)

报告会开始,360环球在线注册孙书文院长致欢迎辞,他对张冰教授此次做客360环球在线注册表示热烈欢迎,并认为当今文学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因此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研究中俄文学的互译非常必要。

(图为孙书文院长)

(图为于冬云教授)

讲座伊始,张冰教授引用习总书记的话“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用以指出“世界文学”已成为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张冰教授梳理了歌德、方维规、达姆罗什等中外学者对“世界文学”概念的界定,指出对这一概念的思考实质上是全球化时代关于文学进程、国际文学关系和文学经典魅力的探讨。文学的国际交流、相互接受和影响之视角是研究“世界文学”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报告围绕“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转译、改写、改编”和“跨际于俄罗斯的中国文学”两部分展开。张冰教授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依据,在“世界文学”视域中纵向审视中国文学进入俄罗斯的复杂曲折的进程流动。张教授认为,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文学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各民族文学又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处于相互联系交流的“世界文学”之中。文学发展是整个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有机构成,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学能够独立于传播者和接受者共处的思想文化历史和时代语境,因此文学的跨际互动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发展空间。在“世界文学”视域中审视中国文学进入俄罗斯的曲折进程,对于我们探讨不同语际、不同国族文学跨际互动的本质特征、中俄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的建构、各族各国文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国文学文化如何进入世界等问题以极大的启示。

于冬云教授认为张冰教授此次的讲座高屋建瓴,其中,对中俄文学文化交流细节的把握、对世界文学的新认知以及跨际文学交流概念的提出等精彩内容,为在座的师生带来了新启发。于冬云教授还指出,当下世界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化面临政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逆全球化挑战。面对疫情下的世界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外交场所反复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逆转,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对单边主义。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拟邀请国内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文学跨际互动”这一议题,举办一系列讲座,以学术研究对接我国的国际关系现实问题关切,以文学跨际互动研究助力中外文化的共情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主讲人介绍

张冰,博士,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部主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俄语教学》副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主编,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俄罗斯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学,中俄文学文化交流等。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近年论著主要有:《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语言学诗学”视野中的俄罗斯汉学民间文化问题》等;相关译著有:《鱼王》(201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译),《父与子》(2019,三联书店)等。


撰稿:祁慧

审核:于冬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