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曾艳兵受邀来到我校,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141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卡夫卡与鲁迅”的讲座。讲座由360环球在线注册党委书记贾海宁主持,外国文学教研室于冬云教授、姜智芹教授等多位教师出席讲座,360环球在线注册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到场聆听,座无虚席。
曾艳兵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题目的缘起和思路。曾艳兵教授指出,卡夫卡与鲁迅虽然生活年代相似,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似乎没有任何方式交叉、交流,或相互了解过。鲁迅关注外国文学,尤其关注域外弱小民族的文学创作,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材料证明鲁迅知道文学创作,阅读过卡夫卡的的作品。卡夫卡钟情于中国文化,但更多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对当时的中国文学,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因此,“卡夫卡与鲁迅”的比较研究是平行研究,其研究方法是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比较诗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既将研究落到实处,同时深化到美学、思想史、比较诗学的层次。
接着,曾教授结合图片资料对照了卡夫卡与鲁迅的身世、相貌、婚姻等,诙谐幽默,又启迪众人。曾艳兵教授表示,从生平上看,两位作家的不同远远多于相同,但作为同时代的两位文学巨匠,他们的灵魂有相近之处,这也是对他们进行比较的意义所在。
曾教授又以鲁迅《墓碣文》和卡夫卡《一场梦》为切入点,分别从“‘我之梦’与‘他之梦’”、“对比、反差与悖论”、“自我解剖与永不满足”、“文体和语言上相似或者相近”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曾教授认为,正是鲁迅与卡夫卡心灵的相通、精神特质的相似,才使他们能够写出如此题材相似、意象接近、主旨相同、风格相似的作品。也正是这些“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使我们对这两位伟大作家的一篇小小的作品的比较研究具有了某种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在讨论环节,师生踊跃表达意见,部分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曾艳兵教授提问,曾教授热情耐心地予以解答。
讲座最后于冬云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于老师感谢曾教授不仅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而且还真诚无私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术思考轨迹、学术研究方法,对广大师生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姜智芹教授也对本次讲座予以高度评价,姜老师认为曾教授能够在很多别人关注不到的地方挖掘出深远意义,不仅能够从比较文学文化的视野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还把这一研究上升到哲学、比较诗学的高度;同时曾教授对卡夫卡熟稔于心,研究卡夫卡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大家受益匪浅。讲座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