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我国台湾著名学者,聊城大学特聘教授季旭昇先生应邀在千佛山校区360环球在线注册3135会议室带来了题为“谈利用出土材料重新训解古籍问题”的精彩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360环球在线注册院长杨存昌教授主持,360环球在线注册部分老师、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生、部分中国史专业同学参加了报告。报告伊始,杨存昌院长对季旭昇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季教授的学术背景与研究领域进行了介绍:季教授是我国台湾著名学者,聊城大学特聘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古文字的研究工作,著作丰富,主要有《诗经古义新证》(1995)、《说文新证》(2002),《甲骨文字根研究》(2003)等。另外,季旭昇教授亦致力于新出战国简牍文献的研读,主编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读本多种。
在报告中,季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指出“疑古学派”“无的放矢”的陋处的同时,也强调治学也不可不无一点“反骨”,要“于不疑处有疑”。他通过“皇”的甲骨文字形是“戉”和“火把”的会意字,指出《诗经 豳風 破斧》的“皇”字本义为“征讨”,打破了“‘皇’为‘匡’的假借字”这一学术成见,从而强调出土材料与传世古籍资料互释的二重证据法对勘互证的重要性。随后又他通过分析《诗经 王风 采葛》中的“彼”是形容词性的远指指称词“那”,而不是名词性的三身指称词“他”;“采”不是动词“採”而是形容词“繁盛”;“葛”“萧”“艾”不是实景而是用来比喻“谗佞进士”的意象;用繁盛的葛草、萧草、艾草这些“恶草”起兴别有深意而非简单凑韵,表明《采葛》的思想内容绝非当今学界普遍认为的“男女相思之歌”,而是一首带有政治色彩的惧谗之詞。论据详实,环环相扣,十分精彩而富有创见。
报告尾声张金霞教授以“一字之通全篇为之豁然开朗”为题,对季旭昇教授的精彩报告做了简要总结,并再次强调考古实物和出土文献二者对勘互证治学观念与方法的重要性。指出青年学子治学当以季先生为榜样,厚积薄发、严谨认真,既要大胆质疑又要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向季教授请教和提问,季教授进行了耐心的回答和讲解。最后,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