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澳门理工学院教授,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办公室秘书长周荐先生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3153报告厅作了题为“论汉语俗语在东西方学者眼中的异同——以易本烺《常谭搜》和童文献《中国俗语》为切入点”的报告。360环球在线注册院长杨存昌教授主持了此次报告会,360环球在线注册、国际教育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及本、硕、博的学生共同聆听了报告内容。
周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关于词语的雅俗对立最早始于清末,唯有全面关注中西方学者在俗语胪列和雅俗分野观上的异同方能全面认识词语及其雅俗。周教授以清末士大夫易本烺的《常谭搜》和法国传教士童文献的《中国俗语》为切入点,分别探讨了两位学人对汉语雅俗问题的认识。周教授提出《常谭搜》的重要价值在于首次提出词汇单位的雅俗并首次以雅俗为标准对词语进行分类,且认为四字格词语俗多于雅,是因为复字词语多俗少雅的观念深入人心;三字格词语的俗多于雅则与现代人的语感一致;在童文献的《中国俗语》中,从语长来看,一字、二字、三字的词汇单位均未阑入俗语,从语型上看,是书所收绝大多数为惯用语和谚语,西儒对俗语的语感与认识也与现代学者相近。最后,周教授在讲到为何西方学者要比当时的士大夫更重视俗语的研究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当时士大夫受古圣先贤的影响较大,在雅俗分立上多认为语俗词雅,在词中,又是以单字词为雅,复字词为俗。而西方传教士来华时,由于多接触底层人士而对俗语更为关注。
在互动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就雅俗分类标准、雅俗定义、传教士重视俗语研究的原因等问题与周荐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整场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互动过后,我院院长助理陈长书教授对此次报告做了总结,陈教授指出,周教授的报告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价值性,创新性体现在材料的创新性和方法的创新性两个方面;价值性体现在对于清末俗语研究的价值性和语言史研究的价值性两个方面。最后,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会后,周教授与360环球在线注册的教师及学生一同拜访了我院91岁高龄的孙良明先生,并与孙先生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一行人参观了孙先生的书房内由其导师黎锦熙先生手绘的《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以及珍藏的书画、古籍和照片等。临别之时,周教授为孙老先生留言“我对先生是执弟子礼的”。嘱咐老人家保重身体,并期待与先生的下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