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16点在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会议室,杭州师范大学杜卫教授和辽宁师范大学宋民教授分别以“审美功利主义:中国美学的现代传统”和“书法美学漫谈”为主题做了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360环球在线注册院长杨存昌教授主持,杨守森教授、周均平教授、李红春副教授及文艺学、美学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杜卫教授结合自己求学治学的亲身经历,指出当前文艺学、美学领域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对中国文艺学、美学理论的建构离开西方话语便无所适从;第二,近现代文艺学、美学的研究是理论建构中缺失的一环。鉴于当下文艺学、美学研究面临的难题,杜卫教授认为应该将中国首批文艺理论家共同强调的“美育”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以朱光潜先生为例,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充分传达了他主张用美学美化人生、提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杜卫教授认为这看似符合康德的审美无功利性但如果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来看,朱光潜提出的这种无功利性追求的最终目的应是用美育改造国民性,看似无功利的背后隐藏着审美功利主义。杜卫教授还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对比了欧洲传统的“interest”与中国“兴趣”内涵的不同,认为从王国维以来的“兴趣”缺少了“interest”中功利的意味。
杜卫教授通过朱光潜与自己治学的例子为大家讲述了“审美功利主义”的由来,并为研究生同学提出了治学的几点建议:首先,增强本土意识,扎实理论功底,对一个理论的分析一定要站在提出者的立场上辩证看待,不可盲目追随。其次,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扎实的研究中增加自己生命价值的厚度。再次,坚定信念,开阔视野。
宋民教授从书法艺术出发为大家讲解了中国古典艺术审美精神的四个关键点:第一,生命感。生命感即生命精神,是中国古典艺术美的核心。体现在古典艺术文论中就是对艺术作品气、血、骨、势、力的论述。宋民教授重点讲解了书法艺术中的“势”,“势”与西方的“张力”相似,认为写出来的书法是有“势”的而画或描的美术字则是没有“势”的。第二,中和美。中国古典艺术善于在刚柔并济看似简单的线条中将中国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第三,写意性。宋民教授重点强调了古典艺术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象外之意,而对“意”的体悟与表达会随着人生阅历的积累而越来越丰富,故有“一本帖伴一生”的说法。第四,文人画。文人画代表的是一种文人精神。有书法功底的画家的画作才有文人味,文人画更多的是用书法的方式来作画。文人画所传达的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精神具有诗画,书画,丰富、微妙、令人品味的个性意味。最后,宋民教授为喜爱书法艺术的同学们提出了练习书法的几点建议:保持一颗放松的心态,不刻意追求楷书的整齐工整,重在培养悟性,表达意味,发挥书法之势。
讲座最后,周均平老师做了总结发言。通过两位教授的精彩报告,同学们也获得了启发、开阔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