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修养,扩大对外学术交流,2017年12月29日上午3352教室,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举办了“语文教育哲学思索之旅”报告会。我校校友马进博士主讲,潘庆玉教授主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马博士的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她向我们讲述了在山师读研的经历与收获。读研期间,她不仅勤奋地攻读本专业课程,而且积极涉猎教育学院的相关课程。课上,老师的批判性观点引发了她的思考——在语文教育领域可以做哪些哲学研究?而后,对《理想国》的研读更是开启了她对于哲学的系统思考。研一第二学期,潘老师开设的“语文教育哲学研究”课程,让她收获颇丰,并真正确立了自己的研究目标。
其次,她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展示了自己读过的书,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她指出,确立了研究方向之后,要围绕一个点进行放射性的阅读,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任何的成就都源于日积月累的沉淀,正是因为她读研时候听从潘老师的建议,一天一千字,坚持写作,坚持读书,才会有今天的成绩。她还告诫师弟师妹,一定要勇于打破专业、学院、领域进行思考,多跟身边的人交流,积极参与学术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她分享了自己读博期间的心得。每日,她都会与同学探讨学术问题,不管是去食堂的路上,还是爬山途中。她认为这样的日常研讨是一种诗意的享受。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她渐渐走进了哲学的内部世界,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哲学思索之旅。她还提到,自己写博士论文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日常的积淀终于在此得到了总结与升华,答辩委员会对她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
听完马进老师的报告,在座的教育硕士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踊跃提问,马老师一一耐心解答师弟师妹们的困惑,也给出了很多建议和指导。她指出,读书、听课都要有批判精神,并且要及时记录自己的观点,积极与书中的内容对话,与老师对话,在不断的对话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她还强调,读书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学科立场,不能泛泛地读,要做好批注,求精不贪多。读完全书后,还要系统书写读书感悟,把自己的日常思索综合起来,以期获得新的发现。
交流结束后,潘老师对报告会做了精要的总结:学术道路上没有坦途,更多的是困难曲折。面对一本读不懂的书,不要放弃,这才是学术思考真正开始的地方。潘老师最后鼓励大家要向马老师学习,学习她对于学术的痴迷和坚守。
在热烈的掌声中,报告会圆满结束。
马进,我校2008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湖南师大教育学博士,现任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持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爱与文化自信的关系研究:基于情感现象学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