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下午两点,《文学评论》副编审、第五届唐�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得者刘艳博士,应邀在千佛山校区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报告厅做学术讲座,讲座主题为“严歌苓研究与评论的选题和角度”。本次讲座由360环球在线注册、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及社科处联合举办。讲座由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顾广梅副教授主持,360环球在线注册副院长张丽军教授,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教授等出席聆听了讲座,并与刘艳老师做了精彩对话,令现场对文学研究充满浓厚兴趣的研究生同学们获益匪浅。
刘艳老师对作家严歌苓有近20的跟踪研究,她首先指出严歌苓创作不仅高产,而且高质,其创作兼具雅文学与俗文学的特点,而这就成为严歌苓研究与评论的一个难点。尤为可贵的是,近年严歌苓能够在创作上不断作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的探索。为了更好地说明严歌苓的创作在叙事上的特点,她以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和严歌苓的《穗子物语》作了比较,重点分析其共同所采用的“非成人”视角的叙事策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中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之处,这对研究严歌苓的“穗子物语”系列小说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另外,刘艳老师还以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和迟子建的散文化、抒情性倾向浓厚的小说来与严歌苓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他们尤其是严歌苓在小说叙事策略方面的创作实绩,在比照中凸显价值,尤其是小说叙事策略的强调对作品的故事性、虚构性、可读性等方面造成影响。
接下来,刘艳老师还结合多年编辑审稿的实践经验,以关于严歌苓研究的优秀论文个案为例,讲解了有关学术研究和论文的选题角度和论文写作的技巧性等方面的问题。她强调,论文的选题应该讲究“出新”,一个饱有新意的思考角度,能让文章在繁杂的论文堆中脱颖而出。而论文“新意”挖掘,更多来自作者本身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这种思考,就是基于如今被越来越多的领军学者、评论家推崇的“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之上。刘艳指出,“文本细读”并不是单纯的文本分析,不是刻板地以传统的论文写作为模板,草率地把文本划分为几大块或者抓几个主要部分,更不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堆砌重复,它是研究者在反复阅读和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所抓取到的和别人不一样的那部分东西,并将之归纳或者上升到问题和理论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阅读和思考基础之上,兼具文学史视阈和问题意识,才能实现我们追求的论文的“新意”和学术研究的学理性追求。每一个创作者都在不断地尝试进行不重复的写作,那么,每一个研究者和评论家,也应该去追求新的有突破性和创意的东西,研究不宜重复性袭蹈前人成果,研究需要创新和发现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刘艳老师介绍经验,在她反复进行的文本细读中,会在书本上做细致的标注、详细的笔记,深入挖掘文本细节,即便是评论性段落里的引文,不管句子长短,她都会仔细地标注出处。在她看来,这是做“学理性研究”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做学理性批评、文学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谨慎态度。而且这样深入细致的阅读,会反过来助益我们对作家文本构思的巧妙有所发现和感悟。而这对每一个有志进行文学创作的同学来说,都是值得好好参悟和琢磨的。从对《小姨多鹤》、《上海舞男》、《陆犯焉识》和《芳华》等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的讲解中,刘艳向在座的听众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学理性的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的世界。
在讲座的尾声,周志雄教授首先肯定了刘艳老师近年已发表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对其即将问世的新作表示了期待,然后就单个的网络文学批评或者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可以深入研究、深度批评进行了提问。刘艳女士首先对这个问题的可能性给出了肯定,但她强调,必须有一个双向的标准,无论是对作品还是对评论,衡量的标准肯定是不能降低的,而且研究宜具备充足的学理性。
讲座最后,主持人顾广梅副教授对刘艳老师坚持学理性的创新性研究和在学术领域里孜孜以求的探寻精神致以敬意。讲座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所带来的启发是多维度的,尤其是相比当下学术氛围的浮躁,刘艳老师持续、耐力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