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来我院作报告


2017年06月22日 15:43  点击:[]

近日,长清湖校区迎来一场人气爆棚的学术讲座《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化问题》,地点在C区220教室,来自360环球在线注册不同专业的本科同学们抱着求知热忱认真聆听了刘大先研究员的精彩学术报告。刘大先是《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第四届唐�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得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曾开设“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近年来,他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并取得重大学术影响。本次讲座由社科处、360环球在线注册、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和中华文化传承与文学经典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顾广梅副教授现场主持。

刘大先老师从三个层面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他关于经典化问题的思考:一是经典的概念,二是作家与文本如何被经典化,三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化问题。首先,关于经典的概念界说,他从古代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两组关系维度进行分析和把握,纵横捭阖地介绍论述了中国古代所谓“经”的内涵与意义,尤其是“经史子集”中的“经”所代表的至高无上的文化价值,“经”可视为价值原点,他向同学们推荐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一书,了解西人眼里何为经典,意即权威。

其次,关于作家与文本如何被经典化的问题,他以中西方历史上构筑经典的时代诉求为主要论点,详细分析讲述了明朝中晚期、西方人文主义复兴时期的相关作家作品如《离骚》《庄子》《史记》、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化过程,中国古代“四大奇书”的形成过程,并观照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学经典的排序,以及期间由于文学研究视角和审美标准的变化而导致排序的变化。至于当下新媒体带来景观化的文学外部环境,使文学经典的标准受到冲击,也使经典化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需要研究者以审慎而不失开放的态度对待。

再者,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化问题,刘大先老师从学科归属、历史沿革、观念接受等方面展开讲述。他指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是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少数民族文学并非古已有之,而是社会主义的产物,是当代的产物。对少数民族进行理论内涵上的把握,“文化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值得重视。“华夏”与“四方”所指向的民族区别,根本上是文化的不一样。他还介绍辨析本尼迪克森・安德森、孙中山、汪精卫等人的民族观念,认为中共早期接受了前苏联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观念,后来根据中国特色进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政治理念上给少数民族平等翻身的权利,同时注意到了少数民族文学。1954年,老舍先生提出少数民族文学写史的问题,经典化也由此提上议程。刘老师特别向同学们介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三大史诗作品――《格萨尔王》《江格尔》《玛纳斯》,并指出正是因为这三大史诗的存在,才使中国没有民族史诗这样的观点不再成,希望大家能都树立多民族文学观,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学的多元魅力。

最后,同学们认真倾听讲座后纷纷提问,如文学史书写如何兼及多样性与统一性标准的问题等等,刘老师作了精彩、真诚的讲解和回答。顾广梅老师高度评价这场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的学术讲座,希望同学们向刘大先老师学习,多读专业理论书籍,并学会运用理论来解决学术问题。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完满结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