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何平:众声细语文学时代的写作和阅读


2023年05月30日 20:55  点击:[]

5月28日晚上,360环球在线注册邀请南京师范大学360环球在线注册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平做客360环球在线注册崇文大讲堂,于千佛山校区会议室3141为山师学子带来题为“众声细语文学时代的写作和阅读”的专家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360环球在线注册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桂荣主持,与谈人系360环球在线注册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夫龙,360环球在线注册副教授祁春风、青年教师李涵及360环球在线注册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座谈会。

座谈会内容主要从如何界定众声细语的文学时代、怎样实现众声细语、众声细语时代的审美等级与艺术趣味等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何平教授结合个人经历就座谈会标题“众声细语”(而非“众声喧哗”)进行了关键词界定,指出19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普通人实现了表达自由、逐渐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束缚,不需要编辑的审核,也不用经历作家创作的“黑暗期”,发表、传播和评价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的现实为“众声细语”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为审美多样性的表达提供了保障。进入新时代后,何平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原则是主旋律和多样化,他提醒我们主旋律和多样化不是对峙的,我们不仅需要个人的力量,还需要众人的合唱。

其次,何平教授谈到技术进步对于文学现象的影响。1998年网络技术的兴起,出现了安妮宝贝这样的作家,其文学的审美趣味是小众的、高级的。甚至出现了“小资速成指南”这样的书籍,这种现象是受技术条件、社会风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他分析了“榕树下”这一网站破产的原因,外界认为其破产与投资有关,但是何平教授认为这与技术进步有更紧密的联系。个人媒介的便捷化突破了技术壁垒,经济的发展为购买电子产品提供了支持。他指出,“个”文学的表达是由技术进步导致的,网络技术导致了审美平权。他不赞成技术只是为我们服务的工具,认为技术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最后,何平教授对于文学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等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从自己写于2010年的文章《“个”文学时代的再个人化问题》谈起,认为文学创作已经进入到了以“个”(而非“群体”)为计量单位的时代。集体的文学趣味依然发挥作用,但是个人文学趣味影响力在增长。但个人的文学趣味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民族最高等级的审美趣味。他强调审美是有等级的,趣味也是有等级的,虽然个人写作在数量上已经超过精英写作,但个人写作只是具有平等的写作权和发表权,却不是作品艺术质量的均齐化,作品的价值并不具有相同的分量。网络发达的时代,对于审美是否进入相对主义的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文学审美并不是自定义的,它需要产生对话,不然会陷入“圈地自萌”“圈地自嗨”的陷阱中。他认为,一个人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能只靠少数精英制定,也不能固步自封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否则审美可能变得削高就低。

对话环节中,与谈人陈夫龙教授提出文学批评家代际生成问题,与何平教授就新一代批评家的时代机遇与文坛机遇进行了交流。祁春风副教授就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场建构等问题与何平教授进行了互动。何平教授对我院师生提出的问题都一一做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孙桂荣教授认为何平教授观点开放、思维活跃、语言流畅、风趣幽默,从个人经历到学术研究、从史料梳理到文学批评、从为人伦理到为文方法、从案例分析到现象思潮等各方面的讲解,都让我们收获满满,了解到了当代文坛的最新前沿动态。本次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360环球在线注册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经验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首席专家。著有《散文说》《何平文学评论选》《行动者的写作》《批评的返场》等;主编“文学共同体书系”和“现场文丛”等;2017 年,发起“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同年,开始主持《花城》杂志《花城关注》栏目。2022年,《批评的返场》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撰稿:史濂舟

摄影:沙奕君

审核:孙桂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