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赴美研修心得
360环球在线注册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李红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而,访学成功打破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魔咒”,给予灵魂和肉体同时上路的机会。
作为一名经受着论文的反复折磨而痛苦不堪的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能有幸作为360环球在线注册首届研究生赴美访学团成员之一访问美国,真正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美国的土地、用自己的双手去碰触美国的物产、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受美国的文化,与美国的大学生朋友进行交流、学习,我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就将自己的赴美访学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奥尔巴尼初印象
从魔都出发,经过14个半小时高达30000英尺的高空飞行,终于抵达了纽约纽瓦克国际机场。经历的入关检查、转存行李、飞机的延误,饥寒交迫的我们终于在纽约时间第二天的凌晨0:30抵达了此次访学的目的地——奥尔巴尼。在校方司机师傅的帮助下,我们三下五除二迅速把行李装进大巴车,在冬日凌晨的雪花中,驶向我们即将生活三周的大学校园。
对于奥尔巴尼的初印象,也是在新奇和忐忑中度过的——透过大巴车窗,在朦胧的雾气中看到了映照在昏黄路灯下那一片雪白的场地。一路上除了偶尔接、送机的私家车行驶而过,越往校区方向远离了霓虹闪烁,整个氛围也越来越安静,整个奥尔巴尼就像一位安然熟睡中的白雪公主,让人心生怜爱,以至不禁屏气凝神,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搅扰了她的清梦。
一刻钟的车程后,我们来到奥尔巴尼大学,尽管已是凌晨时分,但Tower的公寓负责人依旧笑脸相迎,嘘寒问暖后,帮我们认真分配好宿舍及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不得不提的是,似乎是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此时的奥尔巴尼已是大雪纷飞,拖着行李箱、带着领取的个人物品,在Tower公寓负责人带领下步履蹒跚地在雪地中向公寓行进,什么万向轮的超静音行李箱此刻就像被束缚了手脚的“角斗选手”,除了笨重,我真的想不出其他更恰切的词语。而至于我当时的心情,大概也是无奈中带着绝望吧。
也许是时差(与国内相差13个小时)作怪,也许是初来乍到的新鲜劲儿,收拾完宿舍以后,竟然毫无倦意。最后,在纽约时间凌晨4点左右,第一次“逼迫”自己入睡。因为我知道,除了对于女生来讲“熬夜会使人变老”的可怕咒语之外,我还要为5个小时候以后就要开启的崭新大学生活养精蓄锐了!
二、访学进行时
此次赴美访学,我们去到了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市的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进行为期3周的文化交流学习。接下来,我将从课程学习方面、学校生活方面、文化参观方面、出行购物方面等四个方面进行概要地说明。
(一)课程学习方面
此次三周文化交流的学习课程主要包括由Rebecca教授主讲的American History和Claire教授主讲的American Film & Art。课程内容主要是向外国学生讲授美国的历史、电影及艺术,以期通过典型历史事件、影视及艺术作品让所有“外来者”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更好地融入到美国的生活中。
奥尔巴尼大学的上课安排也是与国内高校(起码是我所接触的院校)有较大差异的。上课时间集中在上午9点——下午3点半,午餐时间大概只有1——2小时且中间没有午休时间。一开始大家都对这样的安排新生顾虑,害怕下午的课会犯困。出人意料的是,大家竟然都十分习惯这样的时间安排,我猜想也许是时差还没完全调整好吧。这些都无关要紧了。这样相对集中的课程安排,让大家在课余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大家不觉间都深以为意了。此外,授课的两位老师也十分有个性!
首先,是讲授American History 课程的Rebecca教授。Rebecca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二代美国移民。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西方女子,她就像我在欧美剧影中见到的中青年女性一样,身材高挑、碧眼金发、五官立体、性格温和,同时还有来自学者身上所独有的严谨认真。在带领我们学习美国历史的过程中,Rebecca常常作为亲历者来加以例证。特别是在讲到美国的移民政策时,更是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在高举“民主”、“自由”、“平等”大旗的美国在对待移民时的残酷政策——亲人骨肉的分离、公民基本权利的剥夺等等。而Rebecca在家族聚会中,则常常被家人以“She is an American,she is different from us”(她是美国人,跟我们不一样)来调侃。虽然提及此处的时候,Rebecca是微笑的,但我分明从中感受到了几分无奈。在如此无情的移民制度下,世间最可贵的亲情都变得虚渺,这无疑是每个亲历者内心无可名状的悲凉吧。并且,Rebecca清晰而慢速的英语发音使得全英文的课堂并不那么难以理解,反而变得通俗有趣。温婉低调又踏实理性的Rebecca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新晋“女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其次,是讲授American Film & Art课程的Claire教授。与Rebecca截然不同的是,Claire身上那股特立独行的洒脱劲儿!与Claire相识,还是在赴美第二天的迎新早餐上,她坐在我的旁边,席间与我们侃侃而谈,关切我们的生活习惯、爱好,并向我们一一介绍餐桌上地道的西方美食料理。与Rebecca的谦逊内敛相对照,Claire显得更具“西方性”——洒脱、率性、向往自由。于是,善于讲故事的Claire在第一堂课向我们讲述地球由来时,情至深处便索性脱了鞋子,足踏大地,极尽表演之至。Claire极富张力的表演,让所有同学为之动容。虽然年近花甲,Claire仍旧坚持骑行,下午的课她经常是头戴安全盔,骑着山地车直“冲”进教室里上课,风风火火、热热烈烈!而Claire上课时稍快的语速,也让大家“苦不堪言”,但率性坦诚的Claire也给了大家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二)学校生活方面
1、教室
奥尔巴尼大学的教室都是铺着地毯的,所以绝对保证了课堂的安静;四面墙上都有白板,可以进行板书的写作;配备有电脑及投影仪设备,保证了多媒体教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奥尔巴尼大学里的课桌椅,区别于国内固定式的桌椅结构,奥尔巴尼大学的桌椅是独立式的课桌椅(如上图)。每人一个可旋转、移动的桌椅组合,书包可以放到椅子下方的托板上,椅子下方的滚轮可以方便大家自由选择组员进行讨论。而且,美国的课堂大多是小班制教学,且采取分小组讨论发言,小组内部又分为记录员、谋略者、发言人等。开放式的课堂,不仅注重培养同学的小组协作能力,也注重开发大家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餐厅
奥尔巴尼大学的餐厅一共有5个,每个宿舍区都有一个独具特色的自助餐厅,只需要12刀便可以尽享美食——披萨、各式汉堡、饮料、沙拉、炒菜、甜品、水果……;中心教学区还有一个综合性餐厅,除了各式各样的菜品,像越南菜、日本料理、中国盖浇饭、泰式卷饼、美式炸鸡、三明治等,还有518超市、星巴克、Bookstore等。而,最合胃口的就是蔬菜沙拉和三明治、热狗,但是沙拉真的是最不划算的,而肉类的餐品永远是“只有装不下,没有不想给”的大方!但是,火鸡肉真的“睹肉思源”难以下咽。而且,奥尔巴尼大学的餐厅食物后面都显示卡路里,这给有特殊热量控制的人员提供了便利,可以说十分人性化了;并且,所有的餐厅都给了大家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以自由搭配,甚至于调味剂、蘸酱都是自由选择添加,而不像国内都有固定的套餐,也充分显示了这个国家的自由。餐具(自助餐厅除外)都是一次性使用,确保了卫生整洁。
3、宿舍
首先,每个宿舍的大门真的又重又沉!并且,进宿舍门都需要使用“校园一卡通”才能刷卡进入,最大限度确保了校外人员的进入从而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其次,每个宿舍大多是两室一厅一卫的布局,标准二人间卧室、木质的桌椅、组合式衣橱、宽敞的客厅、洁净的洗手间,我的宿舍还有夜光的星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电灯,只能依靠一个落地台灯照明,实在是差强人意。但是,大学的供暖还是相当到位的,室外白雪皑皑,室内温暖如夏,所以学校给我们配发的床上用品只有床单、枕头、枕套、毛巾、浴巾、及两条看起来像大浴巾一样的毛巾毯。当时拿到毛巾毯时还在震惊西方人的抗寒能力,结果,真的是想多了;再次,宿舍楼下还有公共区域,可以聊天、自习、小聚,前提是不要影响他人的休息;第四,宿舍都配有分类垃圾回收车、洗衣机和烘干机,所有的衣服都可以免费机洗,然后30分钟——1小时的烘干时间后,便随时可穿,完全不会像国内冬天出现“衣服荒”的现象;第五,每个宿舍区都配有健身房,当然也是免费开放的,为需要健身的同学提供场地,但是也需要遵守其中的规则。
虽然奥尔巴尼大学的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完备,但不得不提的是,周末的晚上真的是嗨翻天!在钢结构的噪音零减免的情况下,让我等习惯“早睡早起”的人真的是不胜其扰。而且,他们是怎么受得了那么软的床垫,以及在冬天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还喝冷饮、穿短裤的呢?
4、野物
以上所述三点可能与国内差异并不十分明显,但是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活跃在校园里的野物们:小松鼠、野兔、大雁等等。也许是奥尔巴尼大学并不像国内的高等院校一样通过修筑围栏来划定明确的区域界线,它是完全开放式的;再者,加上生态环境的包容性,它不仅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各种肤色、各个种族、各种信仰的求学者,更接纳了来自大自然的小精灵们。当清晨起床,拉开窗帘,看到可爱的小松鼠正在你窗外玩闹嬉戏,亦或是餐厅外的草坪中追逐打闹的的野兔,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野味”就这样近在咫尺。就算你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它也毫无畏惧,只是瞅你一眼继而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恐怕大抵如此吧。
(三)文化参观方面
除了学校必要的文化课以外,校方还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的文化,从而更好地认识美国。我们参观了纽约州极具代表性的博物馆、文化馆等。从美国艺术博物馆,我们看到了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油画、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还有对于妇女权利运动的记载和埃及木乃伊等,大家都切身体验了当地文化的包容性;在奥尔巴尼大学图书馆,在馆长Elizabeth地热情介绍下,我们了解了一种独具地域特色和风情的毯子,非洲传统手工艺制品——Quilts,并亲自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Quilts。而我则从中国传统的舞狮中的绣球得到灵感,制作了象征“向往自由”的Quilts图形;在Norman Rockwell Museum,我们用心领会着这位美国历史上被《纽约时报》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Norman Rockwell的沁血之作,他的作品纪录了二十世纪美国的发展与变迁,不只涵盖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以及美国的经济萧条与种族问题,还包括从甘乃迪到卡特等历届总统、电影明星以及童子军等题材;在New York state Capitol(纽约州议会大厦),我们用双手抚摸着这座纯手工雕琢的建筑,其富丽堂皇的外表下丰富的历史内涵深深地震撼着每位同学;在New York State Museum(纽约州立博物馆),我们在这所美国最古老最大的州立博物馆参观了关于女权运动、远古生命的早期历史,观看了十亿年前的化石、地质样品、古生物学标本、历史材料和艺术展品;在奥尔巴尼大学校长助理Mark先生的家中,我们见到了最真实的美国家庭、享用了最地道的美式餐点,并一起演奏了Mark先生家的传统打击乐器,演唱了中国的传统歌曲《茉莉花》。
此外,最后四天的观光之旅,虽然应了那句“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但是却收获多多。四天的时间,我们从纽约到华盛顿,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威廉姆斯学院等高等院校,访问了费城、华盛顿、纽约、波士顿等城市,参观了纽约的联合国、时代广场、帝国大厦、数个博物馆,费城的自由钟、华盛顿纪念碑、国会山庄、阿灵顿国家英雄纪念园等。
当我第一次站在时代广场的中心感受细雨笼罩下的霓虹闪烁;当我第一次站在哈德逊河口仰望自由女神的绝世独立;当我第一次站在帝国大厦之巅,感受“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壮阔;当我第一次站在华尔街、第五大道……真正用我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这座无数人“追梦”之路,用心去感触它的文化、文明,它的包容、博大,都给了我不少震撼!
(四)出行购物方面
说到出行,在这儿不得不提的是奥尔巴尼公交车的神奇之处,与国内不同的是:一、停靠同一站点的同一路公交车却驶向相反的目的地;二、公交车自带的底盘升降功能——乘客上下车时,车门打开的同时底盘下降以保证乘客安全换乘,公交车启动前,关闭车门的同时底盘上升以保证公交车在各种地形路段正常行驶。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再者,初到美国如果不掀起一波儿购物狂潮似乎就失去了旅行的部分意义。在纽约州的Lee Prime Outlets购物中心、沃尔玛超市、Target 、梅西百货、CVS等,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商品,大家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小代购”的苦辣辛酸,那种累并快乐着的感受真的是奇妙又满足。
三、访学完成时
伴随着最后的Presentation的结束,我们的访学生活也完美结束了。最后一天,在Mark先生的安排下,我们同朝夕相处近一个月的老师、同学共进午餐,虽然食材简单,但是大家都将浓浓的情谊倾注在了这相聚的分分秒秒中。随着结业证书的一一发放,三周的访学,转瞬间就是别离。最难忘的除了这些时日来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能够自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书本中所不曾道出的美国。有人说美国是一个“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所有世界人的“追逐的美国梦”,终其一句,美国正以其一直以来的包容、勤劳、开放、竞争的品格,吸引着世界人的到来。是美国造就了世界人,更是世界人成就了美国!
此次美国的访学之旅可谓收获颇丰。不仅在学习上,零距离感受到了美国高等院校的授课模式,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化思维;也在切实的文化观摩中,更好地理解了美国的传统、美国的历史、美国的文化、美国的文明,开拓了我们的国际化眼界;更重要的是,近一个月时间来,有机会与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老师、同学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学习、交流,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访学已是尾声,但是我想说的是:有缘相识,相聚有期,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