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刁晏斌教授:百年现代汉语的回顾与前瞻


2021年04月29日 16:07  点击:[]

4月2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360环球在线注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汉语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华语对比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英双语国际学术期刊《全球华语》(Global Chinese)中文主编,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两岸语言文字研究会会长刁晏斌教授应邀做客360环球在线注册,于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作了题为“百年现代汉语的回顾与前瞻”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魏建教授主持,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现当代文学等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

刁晏斌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百年现代汉语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一是百年现代汉语的三条发展线索,即普通话的形成与发展、台港澳国语的形成与发展、海外华语的形成与发展。五四时期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国语”初步形成,而它也成为日后三条线索的共同起点和来源。此期的国语有古雅色彩突出和外来特征明显两个突出特点。线索二的前端是以上所说的早期国语,后端就台湾而言,是随着国民党政府于二战后开始在台湾推广以及1949年迁往台湾后直接带去的国语,它在当地的语境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此形成前后阶段之间的差异;就港澳地区而言,1949年以后与内地日益疏离,由此使得国语开启或加快了本地化的发展进程,并在整体上跟此前既已开始与早期国语分化、此时已经形成的普通话渐行渐远,最终成就了与后者明显不同、与台湾国语更具一致性的另一条发展路径。线索三内涵丰富,“完成时”与“进行时”甚至“初始时”等多种状态并存、交织,值得分别考察、深入开掘。因为涉及范围广阔,包含变体众多,加之形成过程各异,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所以它在三条线索中最为复杂,研究的难度也最大,同时也最具挑战性。

二是“百年现代汉语前瞻:趋同与存异”。刁晏斌教授指出,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阶段,各个变体之间趋同发展的范围会比较广、速度也会比较快,但是,当这一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之后,可能就会趋于缓慢。虽然趋同就是增加相同部分、减少差异,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看,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大同小异”。趋同发展的结果,是使得各变体获得“最大公约数”,即来自不同变体的同义形式并存,但是在具体主体、场景下的使用中,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受不同言语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环境等的制约及影响,上述发展趋势必然是不均衡的;另外,如果国际及地区环境出现大的改变,也有可能加速或延缓这一发展进程。大汉语的各个变体在趋同发展的同时,还会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已有特点,维护其作为“变体”的基本特征。趋同只是一个总体的趋势,具体到不同的言语社区,情况并不完全相同,甚至还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就各变体自身而言,往往会有一些独具的特点,并由此而使得相互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异。存异是为了满足多样化表达的需求。学界的认识及其影响也是存异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

三是“新的百年现代汉语研究:敢问路在何方?”,主要包括研究观念的更新与确立和研究内容的拓展与加深两部分内容。刁晏斌教授从资源观、系统观和历时观三个维度对研究观念的更新与确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拓展”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前者主要指覆盖区域与覆盖内容的扩大,而后者则包括相对宏观的对全球华语起源与形成及其扩展分布路径等的考察,以及比较微观的对具体语言事项的显、隐以及发展变化的描写;“加深”则涉及“理论”与“事实”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大汉语及其研究理论基础的确定与深化、相关理论的应用、建设与创新等,后者则是寻找新的角度及手段,以求对相关语言事实作进一步的高清晰度或细颗粒度的考察、分析与描写。

交流互动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就“五四”文学语言、华语的形成与发展等问题积极地与刁晏斌教授进行了讨论。李海英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总结,同时感谢刁晏斌教授给大家带来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思路流畅的学术报告。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刁晏斌,北京师范大学360环球在线注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汉语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华语对比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英双语国际学术期刊《全球华语》(Global Chinese)中文主编;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两岸语言文字研究会会长。

撰稿:诸葛梦迪

摄影:诸葛梦迪

审核:张雨婷

终审:陈长书、马永草、李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