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孙书文教授应邀“海大人文讲坛”谈中国现代文论视野下的“深入生活”


2021年03月17日 11:41  点击:[]

3月15日晚,360环球在线注册院长,教授、博导,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孙书文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作题为“论中国现代文论视野下的‘深入生活’”的报告。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薛永武教授主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韦春喜教授、刘中富教授、柴焰教授、李萌羽教授、王小强副教授、刘佳博士、郭玉越博士及50余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报告开始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教授、副院长韦春喜教授会谈合作事宜,共同推进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发展。

讲座中,孙书文教授围绕“深入生活”是特定时代的要求、“深入生活”有着丰富内涵、“深入生活”何以成为中国现代文论的关键词、时代与文学的张力关系四个方面生动具体地探讨“深入生活”这一理论观念。从莎士比亚到托尔斯泰,从《毛诗序》到鲁迅、毛泽东,“深入生活”的思想在中外文论中古已有之。“深入生活”及相关理论观念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中被反复提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核心的、重要的命题,助推了独特的文学创作景观、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孙教授对现代文论语境中的“深入生活”一词进行了理论溯源后,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们对“深入生活”的理论阐发,从为何要深入生活、深入什么样的生活、如何深入生活、怎样才能深入生活、深入生活应当既能“入”又能“出”等多角度彰显“深入生活”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史中的独特性。从理论的发展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论界对“深入生活”观念的重视,与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视密切相关,与对以作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改造紧密相连。立足于当代的文艺创作,“深入生活”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书文教授讲到,文学是在创作者与时代的碰撞之中生长的,作家只有通过深入生活才能弥合与新时代的缝隙。在紧跟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既有持续发光发热的熠熠闪光的艺术“恒星”,也有随时代变革而出现、接着又随时代变迁而很快消失的艺术“流星”;在与时代保持距离的文学作品中,既有在那个时代便未引起注意、在历史长河上中未泛起任何涟漪的平庸的作品,也有打动一代又一代读者、历久而弥新的经典巨制。文艺理论家周扬曾提到:“用血肉和生活搏战过来,辨识了生活的每根纤维,直探了它的心脏,掌握了生活全部的规律,所以在任何变化面前都能从容自如。只有他们,才真懂得幽默。”人民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目前出现了一些文学与生活疏离的现象,应当予以关注。新的时代面貌呼唤创作者积极“深入生活”,在文学与时代的张力场中,想象的翅膀会鼓动起力量,从而创作出能够深入生活,堪称“民族新史诗”的伟大作品。

最后,孙书文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学术讨论与交流,薛永武教授总结到:“孙书文教授所讲授的主题有广度、有深度、有热度,整场讲座大开大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声情茂、启人思维,令在场师生深受启发。”

撰稿:张雨婷

审核:孙书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