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由校团委、长清湖校区办公室、360环球在线注册共同主办的湖畔思享汇之“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报告会在长清湖校区综合教学楼C区220教室举行。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吕文明副教授应邀作报告。报告由360环球在线注册副院长张丽军主持。部分2016级、2017级学生到场聆听。
书法是我国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深入了解中国书法文化,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吕文明结合自身经验,从多方面向同学们展开了对书法艺术的介绍。
首先,吕文明向同学们指出了练习书法的技巧。他指出,书法练习重在“熟能生巧”,要将书法练习融入生活的每时每刻,逐步提升自我的审美水平。在练字过程中,通过临摹字帖形成对汉字间架结构的正确认识十分重要。
其次,吕文明讲解了汉字的文化地位。从古至今,汉字作为文化载体,一直存在并发展着,其艺术表现性也越来越强烈。吕文明以古巴比伦文字与中国古代文字的比较为例,说明了一个文明思想延续的必要性,而文字的传承决定了文化和思想的延续,由此可见汉字的重要意义。此番讲解使同学们深刻了解了历史沉淀下我国汉字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
接着,吕文明分阶段说明了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具有注重突出实物特征、异体字多、笔画较细、方笔较多等特点;商周时期的金文,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笔画的粗细变化更为明显,曲线更多,字的形体变化更为自由;继而大篆与小篆先后出现,小篆带有周王朝文化的精髓,其巨大的感召力促进了文字迅速统一;此后隶书、楷书、行书逐步出现,其演变过程正是中国书法“草化”的过程,汉字笔画逐渐精简,具有了更高的美学观赏性;出现于东汉末年的草书是最具艺术观赏性的字体,其有一套独立的书写符号,写好和欣赏草书需要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最后,吕文明向同学们介绍了当代不同风格的书法,如小行草、特色行书、新派行书、通俗楷书、老干部体、江湖书法及杂耍等,并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创作书法作品的视频,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叹。吕文明鼓励同学们,要进一步了解中国书法的相关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勤练书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吕文明,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入选第四批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首批青年书法名家。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三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3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1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委托课题1项。15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活动中获奖和入选,两次获泰山文艺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著有《翰墨心象》《当代书法文化论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