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360环球在线注册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德胜教授做“作为美育的艺术、艺术史如何可能”为题的讲座,讲座由孙书文院长主持。本次讲座有来自文艺学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文献学教研室的多位老师以及在校文艺学、美学、比较文学等多个专业研究生和艺术学院旁听研究生共同参与。
在讲座开始之前,院长对王教授的学术成果以及与我校的密切联系做了简要介绍,对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王教授首先指出在当下美育的研究中存在的误区:美育被简单等同于知识教育。王教授认为,真正的美育是以“成人”为目标的教育,它致力于实现⼈的精神发展的现实目标、体现⼈在当下生存实践中的内在恢复性要求的功能性实践。进而,王教授引用了《礼记》中的言语“凡三王教世⼦,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以此结合生活现象引申出“成人”的丰富内涵,他以当下十八岁的“成人礼”为例指出“礼”作为一种仪式性力量应当唤起成其为⼈的生命自觉,强化⼈的本性力量。
接下来,王教授以“成人”这一目标出发反观既有的艺术教育,指出艺术不能天然构成美育,而艺术史更有间接性。真正的美育应该超越一般知识性,和成⼈目标关联起来,从目的、手段进行化人。和情感教育结合的艺术也是以“⼈”为核⼼,不仅是艺术家的⼈,更主要是艺术从艺术家出发艺术和美育的⽬标⼀致,所以美育不能不和艺术有关。但当下的“美育”“艺术教育”存在着意义混淆的现象,往往被过度简化为一种单纯的“知识教育”。
随后,王教授结合艺术史家温克尔曼的论述以艺术考古学的方式来审视过往的艺术史教育。温克尔曼把艺术的起源、转变、衰落显现出来揭示艺术品的存在,艺术家的活动,关于知识创造的艺术谱系。作为艺术史表现的艺术品,一定是以构造他的科学身份,知识体系为目标。这导致了艺术史和⼈之间距离更远。王教授指出,当我们以艺术考古学的方式审视艺术史,将已经过去的艺术和正在发生的⼈的艺术感受之间重新建立阐释关系。艺术史家应该阐释的是各种艺术存在的适时情景,激活⼈在当下的⽣命感动。
最后,王教授向在座师生们推荐了《艺术中的人文精神》,借这本书表达价值观念怎么通过艺术来实现。我们应当结合日常⽣活,在愉悦中获得艺术感动。⾯向艺术,领悟艺术。⽽不是将艺术史作为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帮助⼈们通向美好⽣活。美育是⼀种现实的东⻄,因为有不好,才有好的要求。对⼈的全⾯发展的高度关注。指向现实的缺憾的。美育张扬了一种在场的人文关怀价值。美育不能没有现实感。
在提问环节,王教授认真回应了在场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场的同学们向王教授提出“艺术美育是否应该与更多生活美育联系起来”“是否可以将美育目标纳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如何看待美术馆‘打卡’现象”王教授一一做出耐心回答。
提问环节结束后,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相信同学们听了本次讲座,都能够对自身的学识做出额外的拓展,对原来的研究很有收获,借用王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我们的研究也应当指向“成人”,寻求愉快的生活,做好审美的生活。本次讲座在在座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许耀义
摄影:赵雯睿、田颖
审核: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