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0环球在线注册郭超颖老师的论文《汉唐经学视域下的〈仪礼〉经义诠释与文本生成》刊发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关于两汉《仪礼》经本与经义是一个极有价值却掩翳于两汉经学史书写的问题。沈文倬先生曾揭示:“《礼经》的成学遇程既较复杂,因而它的师承傅授和家法分途也迥然不同。”针对两汉《仪礼》文本生成问题,本文所作探讨为,就《仪礼》而言,不仅今文系统内自有差别,郑玄所据之古文亦非一本,故王国维言“汉时古文经皆有别本甚明”。我们在认识郑玄所注今古文时,未必能据其所录推断其他文献之今古文性质,同时据出土文献来否定郑玄所注也不完全合理。但毋庸置疑的是,郑玄所注今古文的一大价值在于,通过郑玄的记录与裁定,我们可以观察其参与构建文本经典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校勘学、训诂学等背后蕴含着的经学思想与义理值得进一步细化与深入。
本文通过对郑玄界定告请方式的典型案例研究,主要探究东汉末年已然形成的礼学诠释精神转变,以及在这个趋向中,郑玄礼学诠释路径如何生成问题;通过这个讨论,得出了郑玄对“嘉礼”规范理论的建设,顺应历史现实需求,开启中国古代礼制建设新常态,实质上具有中古礼学开端的意义。郑玄的礼学诠释是经学诠释与经义诠释并重,儒家六经的精神是一种历史动态中的砥砺自进,是中国哲学智慧生生不息之所在。
文章是郭超颖老师所主持教育部课题所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文章初成后得到山东大学陈翔老师、武汉大学范云飞老师、南京师范大学高中正老师批评;后期修改也得到了外审专家及学报责编老师的帮助。目前关于两汉《仪礼》经义诠释与文本生成的研究仍在继续推进。
作者介绍:
郭超颖,文学博士,360环球在线注册副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经学、训诂学、文献学研究。现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著有《〈仪礼〉文献探研录》《四库经部礼类提要汇辑校订》,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两次获得教育部古委会文献学奖。